以下文章来源于机构老板娘 ,作者医美人都在看
2025年已近过半,过去五个多月里,中游医美机构的生存环境未见明显改善,“难做”依旧是主旋律,甚至有观点认为医美行业面临崩盘风险。
诚然,当前宏观环境整体紧缩,医美行业深受冲击。价格战持续、拉新困难、客单价下滑等问题悬而未决,裁员似乎成为了机构谋求“可持续发展”的关键手段。
那么,当下医美机构的生存现状究竟如何?市场的下一个机会与出路又在那里?近日,医美行业观察发布《2025医美行业上半年机构运营调研报告》,或许能为我们揭示答案。
去年或许已很艰难,但今年医美机构的营收相较去年仍在走低。
调研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63%的医美机构营收出现下滑,实现增长的机构比例仅为14%。
即使在第二季度,仍有58%的机构业绩下滑,其中31%的下滑幅度超过20%;增长机构比例升至26%,略优于第一季度。
聚焦医美机构的增长痛点,消费者升单困难、客单价降低、与头部连锁机构竞争不占优势等问题仍未解决,上游产品同质化、面诊师与医生流动率过高以及行业政策的变动等挑战已然凸显。
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“拉新难”已成为各大机构的普遍经营困境。数据显示,71%的机构新客占比不足三成,仅有8%的机构新客占比过半。
面对着不够乐观的数据,医美机构仍在竭力寻求突破。
调研结果显示,近7成从业者会主动去了解、寻找合适的产品应用于机构。然而,受产品同质化影响,23%的从业者表示未遇特别心动的产品,8%则坦言较少关注新品动态。
在新品迭出的浪潮中,重组胶原蛋白、再生类(童颜针、少女针)、以及羟基磷灰石成为行业焦点。这写材料的效果,与当下求美者追求的“自然妈生感”高度契合,其C端热度自然牵引着行业目光。
此外,连锁化机构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。47%的从业者表示看好未来连锁化方向,毕竟在规模效应之下,拉新成本、材料成本以及人工坪效等问题似乎将迎刃而解。
调研数据显示,59%的从业者认为未来经营将更加困难,持乐观态度者仅占16%。
这一预期与求美者的变化紧密相关,他们对于价格敏感程度提升,同时“质价比”的需求再次凸显,一正一反之下,消费行为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。加之信息环境日益透明,求美者更注重表达自身诉求,并综合考量机构实力。
即使对未来的看法不乐观,从业者也在积极做出调整。其中刺激老带新、打造差异化、以及回归医疗本质,被确立为下一阶段的核心战略方向。不过连锁化趋势以及做自有品牌也是值得关注的方向。
在看似收缩的市场版图上,无论是深耕核心材料创新、拥抱连锁化以重塑效率模型,还是回归医疗本源以重建信任基石,这都在悄然勾勒着医美行业下一轮价值生长的轮廓。
当“活下去”的策略本身开始触及行业本质的革新,寒冬中的蛰伏,未尝不是在孕育一个更理性、更健康、也更可持续的“自然美”时代。